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栏目 -> 院友工作 -> 院友风采 -> 正文

院友风采丨开kaiyun体育app进入优秀院友系列推送(拾陆)—屈彩琴

发布日期:2023-09-29   来源:   点击量:

屈彩琴,女,开kaiyun体育app进入·教育学院1992级校友,现任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校长,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榆林市名校长,榆林市“教育行业示范人物”,榆林市“优秀教师”,榆林市“十佳教师”,榆阳区优秀政协委员,榆阳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榆阳区“十佳风采女性”。



28年前,23岁的屈彩琴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怀揣着对教育的希望和梦想,回到家乡开启了她的教育之路。六次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调整,辗转走过五所学校,从乡村到城市,从一名英语教师到教育管理者。在这28年里,她将全部的热爱倾注于这份普通又不平凡的事业当中,在不断的行走和修炼中渐渐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她感恩这些年成长的经历,一直在遇见美好,在一程又一程的教育行走中,遇见的那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行动,她在歌声里行走,行走中成长,一直期待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遇见梦想·最美青春情定教育

1995年7月,屈彩琴从我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怀揣着对教育的希望和梦想,被分配到榆阳区上盐湾中学任教。这所乡村中学是她工作的第一站,也承载了她的教育梦想最初的模样。她走进那简陋的乡村中学的大门,翻开了她从教生涯的第一本教材,一枚种子静悄悄地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扎了根。乡村学校的生活是那样的快乐与充实,与最朴素的孩子相处,哪怕是初上讲台时的一片茫然,但是那时的屈彩琴,年轻好学,有幸得到众多优秀同事的指导,她很快适应了从“西安”到“乡村”、从“学生”到“老师”的自然过渡,她的教学风格就是这个时间初步形成的。初上讲台,白天听课、晚上备课成为了工作常态;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她思维活跃之际,“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课堂情景怎样预设,如何让农村的孩子爱上英语,如何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琢磨,甚至要把给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写入教案,反复推敲着每一句话。九十年代,没有现在这样便利的互联网条件,为了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她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在各种教学参考杂志里吸收养分,仔细研读,每一节课备课都会翻阅大量资料,考虑哪些知识能为英语课堂增辉添彩,古老的蜡纸刻笔,染黑双手的油墨手推印刷的英语基础知识单是她给孩子们的奖励和福利。屈彩琴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度的把握,可能是衡量一个老师能力的重要节点。在上盐湾中学的那几年教学生涯里,屈彩琴形成了独特的课堂风格,也形成了影响她终身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于是,在别人眼中乡村艰苦的教育环境却成为她最初成长的乐土,屈彩琴还担任了学校的团支部书记,用心做业务,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有目标的成长,真的会让每个人都变得不再平凡,她最美的青春,遇到了最无悔的坚持。



遇见成长·向上生长坚守梦想

她一直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对教学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1998年她的工作从农村调动到市里,在榆林市第四小学,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屈彩琴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校不仅仅是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她认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比成绩优秀更重要,所以在此期间她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她的工作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开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会、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同时,认真学习、钻研各类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榆林市第四小学的几年中,屈彩琴负责了省级实验课题《离变异家庭中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在学校对单亲子女进行情感补偿教育。在她主办的学校心理咨询室——“悄悄话、知心屋”里,许许多多孤独、脆弱、自卑、自弃的孩子,在她的开导、激励、矫治下,个个脸上露了了甜美的笑容,人人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后来,在榆林市六中、九小,涉足教学管理岗位的屈彩琴将“先成人、后成才,先做人、再做事”拟定为当时的校训,组织引导学校全体教师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一颗小树苗都能茁壮成长。教育生活是繁杂的,需要用心对待,稍有不慎,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更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从市四小到市六中、九小的八年工作中,她真正做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002至2004年,是市六中、九小的起步阶段,学校师资配备不足,班子结构不健全,屈彩琴一人承担着学校教导、办公室、政教、教科研等多项工作,还兼带着初中一个班的英语课。期间丈夫又在外学习,家庭和工作的重担重重地压在她的肩上,几乎让她喘不过气来。学校事太多,有时实在忙不过来了,便带着年幼的女儿住在学校,以校为家。几年来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但屈彩琴依然迎风而上,努力地向上生长,无论是面对教学工作还是学校管理,她都在努力坚守最初的梦想。



遇见美好·点亮梦想守望未来

近年来,榆阳区实行新课改,屈彩琴潜心学习、刻苦钻研、自主探索、大胆实践,从自己认真、务实的每一天里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为榆阳区乃至榆林市的新课改实验工作做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一名学校教研课改的引领者和实施者,她深感自己肩上的重担,也深深体会到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提高素质才能把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推向深处。因此,她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断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注入新的营养成份,探索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方法,以使自己能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在2002年至2009年期间,屈彩琴参加了国家、省、市、区、校各级各类课改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二十多次,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教改活动四十余次。抓住机会,远赴北京、西安聆听学习了龚亚夫老师、刘兆义老师、李静纯老师、赵谦翔老师等国家级名师和北师大、陕师大、华南师大、海南师大等各大院校的著名教授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驻华教育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课改思想;大量购买和借阅了《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课改问答》《高纬度教育教学》《中小学英语教育科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教师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行走课堂》《英语新课程教学法》《名师课堂实录》等上百种课改书籍和光碟;并通过网络获取最及时的课改新闻、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倾听一线教师的教学叙事、骨干教师的经验介绍,分享专家教授的理性思辨和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同时积极到中小学听课,听课节数达800余节,与基层一线教师探讨教改实践中的启发和感受,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这样,她在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和“学生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屈彩琴深知,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个人或许走得较快,但一群人一定走得更远,而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必定取决于这个团队的同心所向、执着坚守!2019年,榆林市第七中学成为榆林市首批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理念在市七中植根、发芽。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在新教育,在新网师,她带着她的团队结识了许多“同尺码”的新教育人,开始着手打造与学校“勤和”文化相契合的一系列勤和课程,构筑勤和课堂,晨诵、午读、暮省、共读、共写……阅读充实了流逝的岁月,也丰盈了我们的人生。她明白,只有她的改变才能带来教师的成长,只有教师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她为老师们购买了大量的新教育书籍,并带头啃读,为了鼓励老师们主动读书、养成撰写教育随笔的习惯,她成立了“勤和书会”,开辟了“勤和师苑”,用集体研讨、分享交流、勤和互助、教育叙事和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坚定了学校的新教育之路。屈彩琴更加相信诗和远方,在有梦的岁月里,向着明亮的那方,守望着每一颗种子的成长!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瞬之间,屈彩琴步入教坛已逾28年。风雨人生路,拳拳育人心。蓦然回望,凝神细想,她更深刻地感悟到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我们应该用良心托举希望,让心灵自由绽放。她喜欢与她的学生们做伴,做他们成长的导航者,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她喜欢与她的同事们为友,做他们事业的引领者,让他们健康工作、幸福生活。她越来越喜欢三毛的一句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感谢生命中每一次美好的遇见,愿我们都成为树,为他人而努力成长的树。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校进一步腾飞,屈彩琴将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继续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



(审核:刘一静)